中國醫藥行業站上新起點 結構調整逐步加快
當今國家經濟秩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醫藥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加快。現在中國醫藥行業已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醫藥人需要攜手創新,依托行業、面向世界、走向未來。
醫改、互聯網、慢病管理、醫藥分開、大健康、處方外流……這些炙手可熱的詞匯挾裹一個全新的醫藥時代如期而至。這是一段新征程,更是一場新挑戰。醫藥工商企業正攜手同心,一路前行,傳承凝聚共識,引領產業變革,共啟醫藥發展新篇章。
圖為成長論壇召開期間,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藥工業分會成立。該分會的成立旨在規范和推動中國醫藥工業的創新發展,凝聚更多醫藥工業企業力量,充分釋放中國醫藥健康服務潛力和活力,促進醫藥產業發展。
12月11日~14日,在由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于江蘇省蘇州昆山市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暨2016第五屆藥店(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成長論壇)上,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常務副會長、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毅認為,當今國家經濟秩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醫藥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加快。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創新正在孕育,醫藥行業集中化、藥店連鎖區域一體化正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行。現在中國醫藥行業已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醫藥人需要攜手創新,依托行業、面向世界、走向未來。
自2006年創辦以來,成長論壇已逐步成為中國醫藥行業同仁溝通合作、發展共贏的重要平臺之一。而目前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也擁有5000多名會員,33個分支機構,46家省級藥店聯盟,設有“企業家俱樂部”“同學會”等聯誼平臺。涉及醫藥產業鏈發展的各個環節,提供多項高價值服務,打造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藥店國際博覽會、大健康產業電子商務西湖論壇、老年人健康產業博覽會,以及“道地藥材產業發展論壇”、中國中藥博覽會等品牌會展。
本屆論壇召開期間,中國醫藥物資協會成立了下屬的醫藥工業分會、互聯網分會、大健康產品研發與質量管理委員會,揭曉了金葉獎風云人物、金葉獎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等獎項。會議期間還舉辦了數十場分論壇,參會代表們就發展DTP藥店,實現互聯網和醫療的融合,慢病管理新模式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DTP開啟競爭新模式
隨著新醫改的深入開展,醫藥分開已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任德權認為,從醫院控制藥占比到流通領域的“兩票制”,再到醫保的報銷機制改革,都是發力于醫藥分開。如果說將藥占比的控制到30%是“治表”,那么,“兩票制”已經深入到掛靠經營層面,更強化了流通領域的監管,這將使那些搞醫藥回扣銷售的企業失去運作基礎。
“新醫改的另一個重點是要實行‘分級診療’,把大量的慢性病患者下沉到基層醫療單位,基層醫療單位把藥品銷售轉到藥店。這些都給藥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任德權認為,這已經是大多數制藥企業的共識,有些企業已開始布局。
DTP是此次論壇中討論最多的熱詞之一,不管是醫藥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都在對如何提高DTP藥店競爭力進行積極探索。
DTC/DTP(Direct to Customer/Direct to Patient)模式是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終端消費者為目標而進行的傳播活動。這種模式區別于傳統的醫院配藥和藥店購藥模式,需要商業和病人建立密切聯系,商業通過DTC/DTP藥房,根據執業醫師的處方,以病人或者家屬指定的時間和地點送藥上門,并且關心和追蹤病人的用藥進展,提供用藥咨詢服務。
會議期間,中國醫藥物資協會正式啟動DTP分會籌備工作,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營養與代謝事業部總經理、青島紐特舒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平被任命為籌備組副組長。他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國家要求醫院藥占比限期下降到30%,目前醫院是42%左右,如果按照這個測算,大概有兩千億元左右的藥品銷售份額將轉給藥店。“這么大的蛋糕,藥店能不能接得了?”張小平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深圳康哲藥業集團商務及事業部總監駱旗認為,實際上處方藥外流使零售終端的價值凸顯,促使很多的制藥企業開始重視零售端。在生產上,藥品質量競爭會逐步替代價格競爭,而零售藥店將來的發展也將從價格的競爭轉變為專業服務水平的競爭。
張小平認為,目前,我國DTP藥房發展正處于搶資源的階段,包括藥店的位置、資質、企業產品和隊伍、公益項目和醫保報銷。搶完資源以后,下一步就是拼專業,即執業藥師的處方承接,藥店硬件設施的建設,店員專業知識的培訓。最終還是要拼服務,拼服務就是拼對患者的專業服務水平、數據庫的維護以及在數據平臺上藥店價值的最大化。
業內普遍認為,DTP模式需要更高的專業服務水平,更為精確的客戶數據分析,更為規范的醫藥物流管理,而目前大多數醫藥商業企業還欠缺這些競爭力。據了解,萬邦醫藥、齊魯制藥等不少工業企業已開始依托慢病管理的模式,幫助藥店提升綜合競爭力。
醫藥互聯網以行業發展為核心
互聯網+醫藥已成為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之一,而醫藥行業因為其特殊性、復雜性和敏感性,一直沒有形成統一共享的互聯局面,但有關話題一直被行業高度關注。
12月11日晚上,本次論壇舉辦了以“聚焦和強音”為主題的“中國醫藥互聯網成局”分論壇。達晨創投主管合伙人傅仲宏在論壇上提出了互聯網與傳統醫藥企業升級轉型的問題。他提出,互聯網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下半場,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主流,借助互聯網是傳統企業升級轉型的必由之路,要實現轉型,行業需要在思想、技術和人才管理上進行改變。
2016年,我國醫藥零售業的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除了O2O以外,互聯網醫療+藥店的趨勢正在向整個行業蔓延,“微醫”正是這個模式的領頭者和驅動者。目前已經有上萬家藥店加盟了這一模式,此模式彌補了藥店多年以來的服務短板、提升了藥店的專業化水平和用戶黏性。12月12日晚上,在互聯網醫院對傳統藥店的生態再造主題分論壇中,“微醫”高級副總裁蘆子貴和與會者分享了“微醫”在互聯網醫院、藥店項目以及電子處方等方面進行的探索和進展。據了解,“微醫”已經建立了17個省市一級的互聯網醫院。天津瑞澄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閔麗認為,互聯網醫院的興起,解決了藥店的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彌補了藥店藥師服務的短板,并可以通過店員引導顧客就診遠程醫生來提高顧客黏性等。
12月12日,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藥互聯網分會在論壇開幕當天成立。京東金融、上海科瓴、億戶鄰鄰、360健康、微醫等醫藥互聯網企業加入其中。該分會首任會長王海平認為,互聯網充分顯示出公平、公開、公正的特點,實現了快速快捷的整合和融合,給各行各業帶來可觀效益,體現了互聯網跨界、顛覆的特點。他也提出,中國醫藥行業的互聯網,應該是醫藥行業的傳統經驗+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分會主要致力于整合上下游的資源,為上下游打造一個公平的平臺,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一個健康的生態圈。他認為,醫藥互聯網應在還原行業本質的前提下為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在采訪中,一些企業家也發表了類似觀點。百洋醫藥董事長付剛認為,醫藥行業的互聯網應該是產業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產業,其構建應該是基于行業特征和發展,用產業的思維去發展互聯網,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供醫療服務,更好地促進醫藥行業發展。
(來源:中國醫藥報 作者:劉云濤 原標題:醫藥行業邁入發展新時代)